格罗宁根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文教学系列研讨会

18年6月13日至14日,格罗宁根孔子学院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和格罗宁根成功举办了两场有关中国语言教学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副主任丁安琪教授、丰迪斯应用科学大学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高级讲师José P.M.Wichers-Bots和Trees C.M.Das MSc以及格罗宁根大学中国语言文化项目主任奥利弗·穆尔(Oliver Moore)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别以讲座、工作坊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为海内外中文教师提供了关于教学方法的培训以及教师能力结构和培养方面的研讨。研讨会提供了线上及线下两种参与方式,来自不同国家近40位海内外教师及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6月13日下午的研讨会在格罗宁根孔子学院阿姆斯特丹办公室进行,丁安琪教授结合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严谨缜密的思维和生动形象的方式,分别从“什么是课堂活动?”、“为什么组织课堂活动?”、“组织哪些活动?”、“怎么组织活动?”、“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课堂活动设计中有哪些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融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通过讲解并演练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案例来重点介绍汉语课堂活动组织的方法和技巧,在场的老师们热情洋溢地参加了互动环节,并表示在课堂教学的思路上获得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图1 丁安琪教授课堂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讨

积极行为支持研究专家José P.M. Wichers-Bots和Trees C.M.Das MSc向在场和在线的老师们介绍了什么是全校范围积极行为支持法(SWPBS),并以康定斯基中学为例,阐释了积极行为支持法在荷兰中学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现场及网络参与者对这一方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这与中文教学中的课堂组织密切相关,积极行为支持(PBS)的理念也对于老师们进一步思考中文教育以及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图2 积极行为支持研讨

6月14日上午的研讨会在格罗宁根进行,丁安琪教授从3P教学法(Production, Practice and Presentation),任务型教学法以及主题式教学模式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汉语经典的教学法。研讨会还设置了一个体现多种视角的小组讨论环节,由格罗宁根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婧一主持,中国语言文化项目主任奥利弗·穆尔(Oliver Moore)与丁安琪教授,以汉语教师能力结构及培养为主题展开讨论。每位嘉宾结合自身经验,表达了各自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并与现场及网络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图3 丁安琪对国际汉语教学法的研讨

图4 丁安琪教授、刘婧一院长和奥利弗·穆尔与线上线下参与者互动

图5 现场参与者热烈讨论并与主讲人互动

图6 现场老师分享关于教学的想法

研讨会从不同的视角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教学干货,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对中文教学的深层思考。很多参与者表示,此次研讨会在很多层面打开了新的维度,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机会供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供稿:乔尚
供图:方阿芳、谢竞璠

Groningen Confucius Institute
Oude Boteringestraat 42
9712 GL Groningen

tel. +31 (0)50 - 36 34 688

info@confuciusgroningen.nl